12月15日,根據《吉林省人民政府關于公布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通知》(吉政函[2021]91號),撫松縣申報的“長白山老把頭節(jié)”被列入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據民國時期出版的撫松縣志中記載,長白山老把頭節(jié)即農歷三月十六“老把頭之生日”,節(jié)日活動在民間廣為流傳,至今已有數百年的歷史。相傳,山東萊陽人孫良為給母親治病到長白山采挖人參,路上與異姓兄弟張祿走散,為尋找失散兄弟累餓而死,死后成神,被敬奉為老把頭。人們?yōu)榧o念孫良的仁義,一直以孫良的生日為老把頭節(jié)。
每到老把頭節(jié),當地群眾家家戶戶沽酒市肉,祭祀膜拜山神老把頭,保佑有一個好年景。挖參人信仰老把頭,把他視為保佑山民、管理山林野獸的山神,是挖參人的精神寄托和情感依靠。人們祭拜老把頭,祈求放山平安順利,抬到“大貨”(挖到山參)。這一民俗活動體現(xiàn)了山區(qū)群眾渴望過上美好幸福生活的熱切愿望,也體現(xiàn)了長白山人淳樸的生活理念。放山人進山下山都要祭拜老把頭,祈福還愿。每年的農歷三月十六日,城鄉(xiāng)群眾自發(fā)組織祭拜活動,喝酒、吃肉、扭秧歌、唱大戲、放鞭炮,祭拜老把頭,是當地重大傳統(tǒng)民俗節(jié)慶活動之一。
老把頭不畏艱險舍身取義和團結互助精神,影響了一代又一代參鄉(xiāng)人的思想觀念,反映了撫松文化傳承的特點和風格,具有獨特的長白山地域文化特征。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近年來,撫松縣文旅局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主管部門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fā)展”的工作方針,扎實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和傳承工作,切實提升非物質文化遺產系統(tǒng)性保護水平。目前,撫松縣共有國家級非遺項目1個、省級項目3個、市級項目22個、縣級項目9個,共有35個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涵蓋了參鄉(xiāng)群眾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體現(xiàn)了參鄉(xiāng)人的聰明智慧和文化創(chuàng)造力,進一步增添了參鄉(xiāng)撫松的文化底蘊。
(來源:長白山日報)
(編輯:王思博)